
收藏者应特别留心 长号纸分币市场上出现冒牌
来源:都市快报 文章作者:佚名
朱先生兴致勃勃地从湖州老家赶到杭州收藏品市场,准备将捂在手里多年的53年版长号纸分币卖出,按当前的行情,这几十套纸分币只要一转手,少说也能产生上万元的收益。不过奇怪的是,没有一家藏品商行愿意收购这批纸币。
“难道是我听到的行情有误还是纸分币根本就是有价无市。”朱先生疑惑地问。其实都不是,自从53年版本长号纸分币收藏热兴起后,藏品市场上便出现了许多的“冒牌货”。
普通收藏爱好者都知道,第二套人民币中的三张纸分币有版本之别。上个世纪50年代印刷出版的纸分币(俗称长号纸分币)存世量相对较少,因此身价也比较高,一套纸分币(含一分、两分、五分三种面额)一般能卖到300-400元。1980年以后再版过的纸分币(俗称短号纸分币),票面上同样印着“一九五三”的字样,但身价却低得多,同样面值的一套只能卖到一两块钱。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票面上的货币编号,长号纸分币的编号由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共同组成,而短号纸分币则只有罗马数字。
浙江省钱币收藏委员会主任王玉说:“因为长短号纸分币价格相差很大,因此现在出现了不少做假的长号纸币。制假者一般会在短号纸分币上用激光技术刻上阿拉拍数字,来冒充长号纸分币。”
据王玉介绍,区别真假长号纸分币最有效的办法是看纸张的颜色,比如对比两个版本的一分面额纸分币,可以明显地看到,53年版的纸张呈浅黄色,而1980年以后再版过的纸分币纸张颜色要深很多。
此外,还有一个现象值得纸币藏家关注。最近,第四套人民币中的50元面额纸币又被暴炒至近五百元,甚至比第三套人民币全套相加还要贵。不少藏家认为,这种现象有悖于收藏规律,投资者一定要格外谨慎,以防被套。
·上一篇文章:藏品已近万件 收藏狂人文开银:再穷也不卖
·下一篇文章:收藏界精品 《四大名著》丝绢奥运纪念卡亮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