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古玩上演拍场惊奇 十大最昂贵鼻烟壶[图]
来源:华夏时报 文章作者:佚名
鼻烟壶不仅在百年前就令清朝皇帝们爱不释手,时至今日也是海内外藏家的珍宠。日前,佳士得在纽约举办的一场Meriem重要鼻烟壶珍藏拍卖,受到了众多买家的关注。由一对美国收藏家夫妇收藏的鼻烟壶中,一件清康熙御制铜胎珐琅花卉图鼻烟壶以65.7万美元获得了全场的最高价。同样关注这场鼻烟壶拍卖的内地藏家认为,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鼻烟壶艺术品被海内外公私收藏所看重,不仅仅欧美藏家不遗余力地收集,大英博物馆等公共收藏机构里的清代鼻烟壶也是叹为观止。 欧美舶来的宫廷时尚 “就像清朝的男人喜欢带扳指一样,吸闻鼻烟也是当时的一种社会流行。”鼻烟壶研究会顾问、藏家张国良说,这种奇特风习源于欧洲大陆。“鼻烟是用优质烟草经晾晒、发酵、过滤等工序精制而成,由于它有止痛、消除疲劳的功效,自14世纪左右就在欧洲各国皇室、贵族阶层中风靡一时了。” 鼻烟随着16世纪末的西方传教士一起传入中国,“在清代的鼻烟壶热中,皇帝无疑是主要的角色”。张国良介绍,从康熙帝开始,清朝历代皇帝几乎无不嗜好鼻烟,不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皇帝对鼻烟壶的爱好更甚于鼻烟,所以御制鼻烟壶也就一直无间断,直至清朝灭亡。 康熙非常喜爱珐琅器,特邀法国画珐琅匠、传教士陈忠信在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传授法国里摩日画珐琅技艺。宫廷造办处的匠师们不仅有惊人的仿制力,而且加以创新,画珐琅技艺在鼻烟壶的制作上大放异彩。 鼻烟壶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要数内画壶,据说以前有个外省小官吏赴京办事,寄宿一庙内,因无钱续买鼻烟,就用烟签去掏取粘在壶内壁上的残剩鼻烟,结果在内壁上画了好些痕迹。这情景被庙里一个有心的和尚看见了,便用一根竹签弯钩蘸墨后,伸入透明的料器壶内,在内壁上作画,于是就有了内画壶。 民间传说给内画壶蒙上了一层传奇色彩,“内画壶是匠师们用铁砂、金刚砂在烟壶内来回晃荡、磨擦,使内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状,细腻而不滑,质地甚至和宣纸接近了,于是就可以随意作画了”。据藏家介绍,光绪以后内画壶达到鼎盛时期,涌现出了像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之这样的内画名家。 本是舶来品的鼻烟,传入中国后没想到带来鼻烟壶工艺的大发展,而且中国鼻烟壶在18、19世纪风靡欧洲,成为皇室和贵族们相互间馈赠和收藏的高贵工艺品。 小古玩上演拍场惊奇 内地收藏界最为津津乐道的案例,就是收藏家马未都在1992年把一件花5000元从琉璃厂小摊买的鼻烟壶,带到香港以6万港元成交。“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欧美藏家的先知先觉。”据张国良介绍,国内的鼻烟壶收藏在上世纪80年代方正式形成收藏门类,90年代中期达到收藏高峰。但那时在一般人眼中,像马未都这种花几千块钱买一个小鼻烟壶的行为,还是不可理解的。直到1996年北京翰海举办了内地第一次鼻烟壶专场拍卖后,鼻烟壶的市场价位才开始以50%至70%的幅度上涨,价格呈现翻番状况。 世界鼻烟壶拍卖的经典案例,则是佳士得曾分别于2004年的香港、2005年的纽约和2006年的纽约推出的三个鼻烟壶专场,其中第一场总成交超过298万美元,第二场总成交超过393万美元,第三场超过317万美元。 这三场拍卖的鼻烟壶都出自著名藏家李公伟及其已故夫人菊露,他们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收藏鼻烟壶,其中一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西洋人物图鼻烟壶,2005年在纽约佳士得以550万
清康熙御制铜胎珐琅花卉图鼻烟壶(资料图片)
·上一篇文章:中华文明的一枝奇葩 芭蕉名扇彰显收藏价值
·下一篇文章:收藏世界何等奇妙 看那些新奇的体育收藏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