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述:网上亲密接触这样发展成情爱关系
来源:新浪女性 文章作者:佚名
“网缘”会跨越阶级吗:社会网理论视角的分析 本研究的访谈对象中,许多人通过互联网结识性伙伴。传统的人际关系以血缘、地缘、业缘为纽带,互联网的普及为我们提供了“网缘”。与前面几种不同,网缘超越了现实的人际交往,是一种来自于虚拟空间的人际关系。互联网具有匿名性、隐秘性的特点,使我们得以结识那些与自己日常生活圈子完全无关的人,正如我们前面论及的,这有助于对社会控制的拆解。 但正因为互联网使那些“与自己日常圈子完全无关的人”成为我们的性伙伴,传统的社会网络理论,以及它在性社会学上已有的研究结论,在这里面临一次挑战。本节,我们就来审视并检验这种挑战。 网络结构观是相对于地位结构观而言的。“网络结构观就是把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纽带关系看成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结构,分析这些纽带关系对人、组织的影响。这里必须说明的是,社会网络分析指出的纽带关系并不是抽象的关系,而是现实发生的联系……网络结构观认为,任何主体(人、组织)与其他主体的纽带关系都会对主体的行为发生影响。”(边燕杰,1999) 最先将社会网络理论应用于性社会学研究的,是美国性学家劳曼,而他的研究在《美国人的性生活》一书中得到充分体现。他的核心观点就是:当我们选择谁作伙伴时,社会网络发挥着无声却强大的作用。 “人们通常只跟那些与他们在年龄、种族和文化程度等方面十分接近的人发生性关系。所谓与任何人性交的自由,只不过是一个幻觉罢了。当我们遇见吸引我们的人时,可能会有放电现象,但我们只能遇见事先已经被筛选过的人。”(罗伯特·迈克尔,1996:59) “尽管在人们理想中,人人都认为友谊不受地位和阶级界线的限制,劳曼却发现,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只是与那些背景与自己十分相近的人交朋友。因此朋友们都有着一样的文化程度、一样的宗教信仰、一样的种族背景,以及相似的工作。”(罗伯特·迈克尔,1996:68)一对伙伴彼此越接近,就越容易在一起,社会地位相等的性伙伴在性关系中的权势也往往大致相等。 绝大多数伙伴都是通过最常见的方式相识的,几乎没有人能完全脱离自己的社会网络去选择性伙伴。 “越是稳定的伙伴关系,双方就越有可能是通过他们的社会网络相识的。”(罗伯特·迈克尔,1996:98) 但是,如果充分考虑进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我们便有理由对社会网理论提出质疑。互联网结识手段使我们跨越了地域、阶层,甚至种族的限制,无论是哪个阶级的人,都有可能在网上相遇,都有可能发生性关系。一夜性之类短暂的纯粹为了性交的性活动并不必然要求双方同处于一个社会网络中。正是互联网使不同阶层人员间的障碍被打破,为一夜性提供了便利。 基于以上分析,我提出一个假设:至少在多性伙伴行为者这一群体中,传统的社会网络破碎了,我们的性伙伴不再是我们的“圈里人”了。 然而,对本研究个案的深入解读,使这一假设被否定,并进而维持了传统的社会网络理论关于我们稳定的性伙伴是与我们同一阶层的人的判定。 F05曾经以单纯的“玩”的心态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伙伴: 其实在性爱上,我一直都是“玩”的心态比较重,这种“玩”也是在找感觉。大概四、五年前,我二十四、五岁的时候,曾经在访问量最高的网站里留过帖子,征集性伙伴。记得当时每天邮箱里能收到几百封信,各种情况的人都有,我也看晕了,凭感觉给一些人回了信。再凭感觉跟一些人约出来吃饭见面,后来跟其中顺眼的几个人上了床,五个?六个?大概就这数字,不多。因为我当时找性伙伴不是出于
·上一篇文章:口述:老公沉迷网恋我的婚姻有救吗
·下一篇文章:口述:两地分居 我把罪恶夜晚留给漂亮M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