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品已近万件 收藏狂人文开银:再穷也不卖
来源:重庆晚报 文章作者:佚名
再穷也不卖
“我是收藏家,不是文物贩子,不是为了挣钱。”
近万件藏品让老文成了垫江极其富有的“穷光蛋”。为节约,自开始收藏古董起,他就戒掉烟酒。老文戒酒还有原因:“万一喝多了,把这些东西打碎一个,岂非等于要我的命。”
妻儿一开始竭力反对老文收藏,但老文很固执,家人不得不跟着省吃俭用。妻子刘本惠说:“我们很少吃肉。我也打过那些藏品的主意,可他说,除非饿死,否则,再穷也不卖。”
22日,记者见到老文时,他刚吃过午饭——一碗稀饭和一碗凉面。他说,他的T恤价值20元,裤子40元,鞋子最贵的,100元,他还在垫江桂东批发市场买过5元钱一件的衣服。
但是,很多人想买老文的藏品,曾有人出价300万买“八方九龙缸”。老文一口回绝:“我是收藏家,不是文物贩子,不是为了挣钱。”
老文将自己的收藏生涯分成几个阶段,一开始觉得好看,后来为增值。随着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他开始欣赏,再后来是鉴赏和研究。现在,他希望别人也能和他一起分享。
为藏品找家
办个民间博物馆,给所有人看,这是这些“宝贝”的唯一出路。
看到满屋的藏品,从1995年起,老文开始为它们的去处担忧:“太多、太滥,就成灾难了。难道,我收藏它们就是为了放在屋里每天看?难道我还能带着它们入土?”长久以来对古玩的一腔狂热,转化成冷静的思索,他不再是见“老”就收,而是只收精品。渐渐地,老文有了想法——办个民间博物馆,给所有人看,这是“宝贝”们唯一的出路。
做生意期间,老文最多时在垫江置了7处房产。为筹集收藏所需资金,他陆续卖掉4处。他不能再卖了——其中一处存放藏品,一处居住,另一处位于城郊峡口,是个农家院落,占地3亩多。1996年,老文买下它的目的,就是在此建博物馆。
1997年,老文开始着手建馆,不到半年,工程就停了,因为没钱。从此,那些修建了一半的长廊、亭台,日晒雨淋,一搁10年,而老文在此已投了100余万。
可如今,博物馆依旧是十年前的模样。22日,记者看到,围墙里外杂草丛生,一片苍凉。修了一半的建筑和一些建筑材料掩映杂草丛中。门口地坝上,晒了一地的包谷,还有鸡粪、狗粪。
老文平日不敢来这里,因为一看见这些就心酸:“灾难,真是灾难啊。没想到,我对收藏的极度狂热竟然导致眼前的灾难。”采访中,老文反复说着“灾难”。老文不知道,是不是所有收藏家,到头来都会有这种“灾难”。他不知该如何给这个“灾难”找一个稳妥去处。
老文说,实在不行,他就再卖掉一处房产,办个小陈列馆,一定要让更多人来欣赏:“我不会卖掉它们,待我离开人世前,我将它们全部捐给国家,这样才不会流失。”
·上一篇文章:大型扑克收藏展览 300副扑克演绎红色经典
·下一篇文章:收藏者应特别留心 长号纸分币市场上出现冒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