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如何走出“高原停顿”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文章作者:张亚萌

    由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水墨聚焦:2007当代中国画邀请展”近日在中央美院举行。展览汇集了龙瑞、王镛、田黎明、刘庆和、何家英等28位国画家的水墨近作。在观看了展览后,很多画家和理论家在肯定了参展艺术家对当代水墨的思考和探索的同时,也关注到当代水墨画坛上众多画家面临的“高原停顿”困境:许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即在画坛崭露头角,画出了能引起社会关注的水墨画家们攀登到了艺术的高原,却在近些年来因为市场和社会活动的影响,鲜有代表作问世。 

    评论家郎绍君说,这几年在水墨创作方面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很明显的一点就是成名画家普遍处于“高原停顿”的状态,没有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评价的代表作产生,有的甚至十几年都没有新的发展。市场的繁荣让画家将风格固定并不断复制,社会活动的增多使得画家们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材料的收集、思考和创作。这些因素很难使当代画家成为大师。他表示,处于“高原停顿”的画家大都强调个人趣味和风格面貌,只顾个人特色而不顾精神意义和社会意义;在题材上远离现实,专画无关痛痒的题材,追古、迷古是基本的主题;而对大众的、劣势群体的关注则很少见。理论家夏硕琦也说,现在的水墨创作中缺少阳刚美,能显示大国风范的题材和内容表现得很少,这些都是有一定水平与声望的水墨画家们处于“高原停顿”状态的表现。 

    对于“高原停顿”的说法,天津美院教授何家英表示了认同。他说,能真正取得成绩的时候是“寂寞的时代”,上世纪80年代画坛上没有金钱的概念,艺术氛围很单纯,自己就能创作出在今天看来也很难逾越的作品。反观今天,时间被各种课程、会议、活动分割得四分五裂,根本不可能用一年时间画一张大工笔。中国美院国画系教授何加林也说,现在画家老是静不下来,在安静与浮躁、作品的好与不好之间摇摆。当画家们对自己的要求不是很高,名气、影响、对画的价位很高的时候,画家会满足于这个程度,这可能是时代的通病。 

    处于“高原停顿期”的中国当代水墨画家们如何摆脱“停顿”的尴尬,如何在自己艺术生涯的每一个阶段都创作出“经典之作”,如何能在水墨的当代性中做出自己的思考,画家们和理论家们也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邵大箴说,水墨的核心是意境与格调,青年画家应该具有探索性,用自己的作品探索在个人风格之上的当代中国水墨的整体意境与情调的突破。何家英说,突破自己不仅仅是要从技法和风格上有所变化,最重要的是要有关心社会的胸怀,不能满足于画一个小小的我。《美术》杂志主编尚辉说,画家要捕捉当代情态和心理状态,突破“小我”,关注社会现实和文化现实,形成当代水墨的城市化人文关怀。 

    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必然要与传统作品有所连接,但是否一味追古、怀古就能够把握住水墨精神,西方艺术思潮对中国画的影响应当如何处之,参展画家和理论家们也提出了不尽相同看法。郎绍君说,艺术是给大众看的,中国画的创作中需要摒除无病呻吟的怀古,现代人要对传统有新的体验和研究。夏硕琦说,我们身处一个最开放的时代,画家的艺术触觉应该伸向四面八方,水墨画家要考虑如何在对当下社会现实的关注中融入时代精神性。这是画家能否创作出经典之作、在“高原”上前进一步的一条通途。画家季酉辰也说,从题材和技法上来讲,当代水墨并不能有多大的超越,而突破的角度可以放在审美超越上,研究古人的审美范畴和美学思考,并可以用水墨创作进行我们这个时代的解读和创新。 

    中央美院美术史系主任邹跃进说,在上世纪90年代,西方文化的“渗入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宁死,也不要赤身露体
·下一篇文章:普洱茶传统制作工艺有望入选国家“文化遗产”



相关文章

·中西合璧未必有价值 投资书画关键看画家

·给女人支招:如何对待“高潮”后的男人

·初学者如何看盘?

·如何判断卖出时机

·如何从一个版块中找出近期的龙头?

·如何判断主力在吃货还是吐货!

·唐代宫廷如何进行“三日洗儿”? 

·周慧敏如果不是玉女掌门 绝对是美女画家

·历届奥运会徽和吉祥物纪念品的收藏价值如何

·教你几招如何看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