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疯炒普洱茶内幕:少数庄家导演资本争夺
来源:新民周刊 文章作者:佚名
的非理性上涨共识,这种错误判断也就变成正确判断了,它会在短期内形成气候,突破经济规律,推着价格上升。”
这种力量太可怕了!于是,你会发现,在这样一个疯狂的背景下,理性的人,整天提醒“泡沫快破了!”的人,最终分不到一杯羹,而那些不要命的投机者却赚得盆满钵满。
这真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其实,从300年前荷兰的郁金香,到今天的认沽权证、普洱茶,策划这把集体非理性大火的庄家们所用手法如出一辙。那就是,寻找或者干脆制造一个题材,无限夸大,神话之后蒙蔽投资者的视线,让你看不到投资目标的基本价值。
云南省茶叶协会秘书长邹家驹有一句话说得好,普洱茶何尝热过?又何尝疯过?热的是人,疯的也是人!
认沽权证钾肥JTP1(038008)本身不就是废纸一张嘛,却也一天暴涨近300%。其实,倒也未必所有的投机者都真的近视眼,史晋川说,避免风险的唯一办法就是牢记不要偏离投资价值太远。但问题是,即便你用高音喇叭狂喊一千遍,那些狂热中的人们又有谁能真正抵抗住那增值的虚幻的快感呢。
完全有理由相信,普洱茶的那些炒家们还会继续“引领潮流”,去发现新大陆。
因为过度炒作,名贵的兰花已经变成了“今日黄花”。
由于时常揭别人的短,邹家驹被很多人咒骂、憎恨,甚至有人大叫“邹家驹该下地狱”。
撰稿/杨 江(记者)
“他是一个疯子,看不得普洱茶红火,看不得别人赚钱。”
“他是一个麻烦制造者,他一说话,茶市就地震。”
在云南茶界,很多人拒绝谈论邹家驹,长期以来,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要他闭嘴。
当泡沫破裂,很多人开始冷静思考他在这几年针对“普洱神话”的每一篇檄文。有人将他称为捍卫普洱茶的卫道士,在众生狂热的普洱潮中幸有他这样一个只身孤影的理性斗士。
邹家驹一笑而过。作为云南省茶叶协会的前两任会长,现任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邹家驹见证了云南30多年来的茶业发展史,甚至直接参与了部分历史的创造。
普洱本姓“普”,现在它终于走下神坛,逐步回归理性,邹家驹早有预料。
过度的炒作,这是普洱茶当初被推上神坛与现在跌入深渊背后可以看得见的原因,但根源在哪,“是谁给炒客提供了机会?”
邹家驹认为归于两点——行业标准的混乱与扭曲的市场文化基础。
“地球外的标准”
“《云南省普洱茶综合标准》制定了一个地球外的标准,将生茶纳入普洱茶的范畴直接给这次炒作提供了平台。”邹家驹评论道。2006年,云南省有关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这个标准的实施,邹家驹拒绝出席。
“荒谬的是,《标准》居然对普洱茶重新定义,把经过后发酵的普洱茶定义为普洱茶(熟茶),而将未完成后发酵的定义为普洱茶(生茶),这就明确了生茶也是普洱茶。”
邹家驹说:“全世界的定义都是零发酵的就是绿茶,生茶毫无疑问当属绿茶范畴。如果将生茶也列为普洱茶,就等于抹杀了云南的绿茶历史。”
2003年,邹家驹曾提出一个普洱茶标准,当时,生茶并没有被当作普洱茶,后来随着普洱茶企业的风起云涌,有关部门组织了一个15人组成的专家组指定标准,邹家驹起初被边缘,没有被纳入专家组。
15人的专家组在新标准的起草过程中就围绕晒青茶也就是生茶是否属普洱茶炒得不可开交。专家、厂家、商家各种利益主体,纷争不断。
当时即有专家认为晒青茶属于绿茶,不能定义为“普洱茶”,要对科学、消费者负责。反对者则认为,古时的普洱茶就是指晒青茶,如仅包括后发酵茶,那普洱茶的历史就只有几十年,而不是几百上千年。
后一种观点,实际代表了厂家、商家等利益主体的主张。如果不把生茶纳入普
·上一篇文章:《道德经》曾风靡欧洲
·下一篇文章:被法西斯逼死的德国画家(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