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疯炒普洱茶内幕:少数庄家导演资本争夺
来源:新民周刊 文章作者:佚名
糯山一筹莫展。
在班章,茶农们一段时间发觉有山外来客拉来不知名的茶叶试图冒充老班章茶,这样的情况在几大茶区都有发现,甚至有从缅甸拉来的茶叶,也有从外地拉来的劣质小叶种绿茶。茶农们因此在寨口设卡挨户轮流值班,严禁外来茶叶入寨。山外来客种种炒茶做法在何主任看来是“对我们这么好的资源的不尊重!”
班章所在的布朗山也是有名的古茶区,有12000余亩古茶园,雨季从勐海县城到布朗山的公路泥泞崎岖,几十里路却要开五六个小时。世代居住原始森林的茶农们对城里经济领域的这种乱相明显懵懂。是对是错,他们说不出个所以然,却很激动地倾诉:太伤感情了,哪是真心帮我们?!
茶农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是最弱的。为防止再次被山外炒客利用,他们达成共识,再不许茶商与哪家悄悄议价,“统一涨降,全寨公开!”
“对大多茶农而言,茶叶涨价是脱贫的机会,而不是外界所认为的致富。”朱志安有点愤怒,“普洱茶当初那么便宜,茶农贫穷,怎不见外面关注?现在茶农好不容易赚点钱了,大家都来说事!”
王明也坦言,在普洱暴利里,小茶厂利润一般不超过30%,大厂30%至50%,更多的利润则被来自广东、福建的一级代理、二级代理赚走。“甚至高达300%。茶农在整个利益分配里微乎其微。”
一场反思正在云南茶界全面展开,尽管吵得沸沸扬扬。
云南省已提出明确目标要使“云茶”继“云烟”、“云花”和“云药”后,成为茶叶主产区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新的支柱产业;力争到2010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400万亩,总产量20万吨,总产值突破300亿元。
但邹家驹忧心忡忡:热炒普洱已打破市场茶类平衡,危及云南省的茶叶产业机构。
过去一直以政府补贴方式指定下关茶厂生产砖茶(边销茶)供应藏区,但今春以来,由于原料上涨,砖茶从每公斤17元涨至80元,同时,由于商人大量收购囤积,原本进入消费领域的边销茶至少80%转入流通领域。今年4月以来,下关茶厂便再未向迪庆等藏区供茶。
“原来17元一公斤,有些藏民都喝不起,现在更没法喝了。”邹家驹说。更大的冲击还在传统的云南红茶,60多年来,云南红茶以“滇红”驰誉世界,但普洱热使得毛料骤涨,“以当下的价格生产红茶,每公斤成本将高达10美元左右,完全丧失了国际竞争能力。”
过去云南茶叶总产量10万吨中有6万吨是滇红茶,但去年仅产了1万吨。今年以来,“滇红”的出口已基本停止。“几十年打下的江山啊!”邹家驹感慨。
对普洱茶自身发展,邹家驹也提出忠告,普洱茶只是普通的消费饮品,长远发展之计应是让消费者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普洱茶,扩大饮用,而不是当作股票炒。
有专家认为“普洱茶是诸多奢侈品中的一员”,朱志安明确反对,“普洱茶首先是老百姓喝得起的茶。部分优质茶饼可以走高端市场、奢侈品,但这绝非主流!”
“没有炒家,普洱茶凭其特殊魅力也会逐步赢得市场,普洱茶还要涨价,但决不是这样的骤涨。”朱志安看涨理由之一是对比龙井茶与铁观音,在云南,很多人喜欢做这样的对比。
“2004年安溪30万亩茶园,收入过15亿元;而当时的思茅,70万亩茶园产值不过4亿元。”朱志安甚至认为普洱茶相对其他茶太便宜给炒客留下了空间。
适当的商业炒作在朱志安看来是可以理解与接受的,“但普洱茶不是药,不是灵丹妙药,不能包治百病,是一个好的饮品,这就够了。”
“老茶有一定稀缺性,新茶并不具备。”管笛认为投资者
·上一篇文章:《道德经》曾风靡欧洲
·下一篇文章:被法西斯逼死的德国画家(图)
相关文章